2021「鬥陣趣」臺灣守護祭
「鬥陣趣」臺灣守護祭十月二十三日於臺灣戲曲中心隆重開場,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、中華文化總會邀請閩南、客家、原住民等十個臺灣傳統陣頭及表演藝術團隊參與演出,歡迎大家一起來臺灣戲曲中心,除煞、祈福,做伙鬥鬧熱!




陣頭介紹
臺灣陣頭表演方式一般可分為「文陣」與「武陣」兩大類,其中文陣規模較小以歌舞見長,街頭表演時間較短,情節較單純,人物妝扮華麗,音樂節奏活潑明確,例如:車鼓陣、牛犁陣等。武陣規模較大,多以打鬥為主,通常鑼鼓喧天非常熱鬧 !
宗教類陣頭(家將、神將)
臺灣的「遶境活動」超過百年歷史...
音樂類客家八音及北管
客家八音,臺灣的客家音樂,是客...
體育特技類獅陣
體育類藝陣是具備體能或武術動作...
歌舞小戲類 竹馬陣
「鬥陣趣」臺灣守護祭特別邀請目...
戶外廣場活動
表演團隊及節目介紹
藝陣大匯演節目

1.獅陣
「台北慶和館醒獅團」於1977年創立,傳承新一代發展出「獅子舞」,具有吉祥祝福之意義。開場演出《打鼓出獅、祥獅獻瑞》,壓軸演出《大聖爺領獅獻祥瑞》為全民祈福。

2.神將
「基隆天顯宮」大小三太子及「芝山巖惠濟宮」的開漳聖王護衛輔信李將軍、輔順馬將軍,神將又稱大神尪仔,通常會配合北管或鑼鼓演奏,進行踩街遊行。

3.客家八音
「和成八音團」創立於1979年,自開館起,即聘請龍鳳頭系統保存者謝旺龍先生主司傳藝大任。2012 年被登錄為桃園市文化資產保存的傳統表演藝術團體。

4.官將首
「雷昇傳藝劇團」官將首表演《官將祈福祐萬民》,出陣時官將首之額頭、鼻子、下巴會塗上金色,人稱「三點金」。手中持著虎牌、三叉戟、手銬、火籤等古代刑具與兵器,有保護與押煞之職能。

5.磐果竹馬陣
全臺灣唯一的竹馬陣是新營土庫里專屬藝陣(磐果舞蹈),團員臉彩繪十二生肖,以傳統竹馬陣設計身段、步伐、路線,再融入傳統與現代舞蹈、音樂表演中,透過舞蹈藝術讓觀眾認識竹馬陣,期能向下扎根,永續保存。

6.高蹺陣
穎川高蹺陣與南臺灣第一團高蹺陣已合併,主要為臺南學甲寮慈照宮出陣,腳踏三尺五高的「武蹺」,由於木蹺較短,動作也靈活,結合武術拳腳動作,如打拳、刀槍、勒馬等,手腳精彩俐落,是廟會活動常能見到的陣頭表演。

7.北管
芝山巌惠濟宮「三義樂社北管」,演出曲目:《鵪鶉大報》。該音樂常見於迎神賽會、陣頭表演。北管是音樂生態最蓬勃的傳統音樂,樂曲種類眾多,有排場清唱的休閒娛樂節目,也出現在各種迎神賽會或酬謝神明的場合。

8.原住民祭典歌舞
「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-娜麓灣樂舞劇團」。本次邀請演出排灣族節目《古勒勒的生命史-選粹》,娜麓灣樂舞劇團隸屬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,常年以部落文化活動為主體,將臺灣原住民族珍貴的儀式性樂舞文化,轉化詮釋為表演藝術。
全民祈福典禮
時間:14:30-15:30 地點: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

新編迎神祭祀舞蹈
臺藝大新編祭祀舞蹈,首部曲《四方六合》是展現臺灣民間對於敬天迎神的祭儀,是將祭司請神、陣頭官將首出陣、抬神轎迎神的過程,編排成為一個意象式的、有故事性的迎神祭祀舞蹈,內容充分表現出臺灣陣頭文化的特質與意義,請大家靜心觀賞。

當代創新陣頭
九天民俗技藝團,跨界打造廟會劇場,第二部曲則是透過鑼鼓喧天的能量,傳遞臺灣民間祭天與敬天的心意,發揮陣頭文化的草根性、親民感,更融合出莊嚴肅穆的虔誠之心。歡迎來現場感受「諸神共祀.陣前御守」的九天《鑼鼓喧天》滿滿的正能量吧 !

全民祈福典禮
《放天燈》是臺灣的重要傳統文化遺產之一,在這充滿「感恩.敬天」的時刻,最終曲則是以科技的《智慧火》點放天燈,共同為臺灣全民祈福,希望全民身體健康、事事順利,同時祈望臺灣藝陣文化永續薪傳 ,2021「鬥陣趣」臺灣守護祭,一起守護臺灣、天佑全民。

出陣表演的日常
「陣頭」又稱為「藝陣」是臺灣廟會活動時經常見到的表演藝術,多由民間組織之團體以「落地掃」的形式沿街行進表演,或是在廣場進行定點演出。
所謂「陣」原指軍隊作戰時所布置的隊伍行列,如:「行陣」、「對陣」、「陣線」、「戰陣」、「陣式」等,而「頭」是詞尾沒有特殊意義,因而為名。
[Rich_Web_Video id="1"]
